如果要把一个产品,最后要转化成真的能够带来利润现金流的商品的时候,就需要市场。这个市场如果心中是一个中国地图,和心中是一个全球地图,差别是巨大的。所以我们中国建材也提出来一个说,通过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的努力,能够在境外再造一个中国建材。这并不一定完全在于规模,更重要的是在于产业链,更重要的在于利润是不是能够更多。

(智慧建造赋予60年法国MK3水泥厂“新生”)
所以也去了欧盟国家,也去了中东地区,也去了非洲地区。我自己的感觉,如果是中国的企业去做产业链的国际化的推广,或者是去聚焦国际化的要素,一个比较重要的体会,就是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地区,由于它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一致,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模式往外面走。
比如说我们在欧盟,实际上用的就是中国建材最高端的材料,最高端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产品技术。在那个地方申请了专利,成立了实验室,进行了推广,把我们的技术真正能够在那个地方落地,去完成刚才刘院士说的,从工程化、产品到商品这个转换。目前看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
(中国建材在沙特成功举行推介会)
但是如果在中东地区,我们的产业链的要素配置,可能就不完全是这个。所以我们跟沙特阿美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,就是一个“1133”的这样的策略。“1”是什么?“1”就是要做一个联合实验室,也就是我在前面说的,就是要创新引领。还有一个“1”是什么?在那边要建一个低碳的产业园,能够把我在前面说的,能够把低碳的理念,扎扎实实在那个地方落地。
当然还有两个“3”,有具体的内容。总体而言就是从欧盟到了中东两边的产业链,如果要素去布局,需要差异化,到了非洲可能就更不一样。我们还去的尼日利亚,但是尼日利亚的水平,整个的状况又不太一样。